欢迎来到西北政法大学文化与价值哲学研究院网站!

  1. 首页
  2. 研究院工作
  3.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研究院工作

第五期学术沙龙: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

  • 来源:文化与价值哲学研究院
  • 发布者:文化与价值哲学研究院
  • 浏览量:

    2017年3月17日,我院青年教师赵瑾老师在文化与价值哲学研究院展开了题为“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奥伊肯精神生活/生命(Geistsleben)哲学中人的共同内在的思考”的学术沙龙。此次学术沙龙为我院第五期学术沙龙。此次学术沙龙紧紧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时代话题,由刘进田院长主持,赵瑾老师做一简要报告,方立锋副院长、鲁洋副院长、马京平副院长、王峰老师、杨俊英老师及马研院研究生到会并进行了热烈讨论。

    赵瑾老师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英文翻译为Community of commom destiny for all mankind。赵瑾老师首先展开了对人类共同体的历史回顾,并基于时空之共同和超越生死之共同上,赵瑾老师以我国19世纪中西学术碰撞为契机,以张君劢与奥伊肯对中西文化及命运的讨论为主要背景,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正形成,必须是基于思想层面的交流和融合,而非于语言层面的、政治军事层面的或经济层面的交接。张君劢在历史中写道“是为一千九百九年正月一日,访沃氏于其宅中,谈约一时半之久,所谈不外精神生活与唯心主义之要点,任公先生再三问精神物质,二者调和方法。...沃氏对于任公先生之所问,自知难以一二之哲学概念表示,乃屡屡以两手捧起赤心,以表示将精神拿出来参透物质之意,彼之两手捧赤心之动作一再不已,我之旁立而听者,尤感其诚意,相喻于不言之中。”之后的1920年,奥伊肯因年事已高,婉拒了张君励赴华讲学的邀请,但在回信中仍然肯定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及重要性:中国文化在简洁之中具有一种独特的大和强。并且,孔子对宗教的冷漠,表明儒家从来不从宗教方面来解决问题,奥伊肯发现,面对现代生命问题时,儒家特有的思路,即道是一种世界理性。“中国决不能无批判的接受欧洲道路,它必须继续深入肯定与否定的问题,并在此追求中发展新的力量。”这种对彼此文化和思想的肯定,从真实的意义上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优秀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