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北政法大学文化与价值哲学研究院网站!

  1. 首页
  2. 研究院工作
  3.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研究院工作

第七期学术沙龙:青年马克思的正义思想探讨

  • 来源:文化与价值哲学研究院
  • 发布者:文化与价值哲学研究院
  • 浏览量:

       

2017年6月8日下午,由文化与价值哲学研究院主办的第七期微沙龙“青年马克思的正义思想探讨”在研究院会议室成功举办。文化与价值哲学研究院院长刘进田教授主持了本次学术沙龙活动,何小勇教授做了主题发言,王轩博士、杨俊英博士、文姚莉博士,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张薇同学等参加了本次学术研讨活动。

何小勇老师提出,可以以青年马克思的主要代表性著作文本为依据,结合其社会背景和思想情境,面向青年马克思与正义问题遭遇的思想历程本身,探讨青年马克思在正义问题上的思想观点。涉世未深的青年马克思与正义问题的初次遭遇,是对青年选择职业应该考虑的各种因素和价值标准的深刻思考,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马克思把选择职业与人类幸福、自我完善、人的尊严联系起来,可以说是从做有责任的人、有尊严的人、正直的人、正义的人等个体德性的层面对正义问题的思考,也是当时马克思的正义感和正义观的理论呈现。在《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中,马克思借助对伊壁鸠鲁原子偏斜运动的分析表达了他自己的自由观,以及对正义社会中个体的生存价值、生命尊严、自由与平等权利的诉求,通过隐晦的方式来阐释了寻求正义社会的政治思想。在《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中,马克思遭遇了现实生活中正义问题的具体性、复杂性和阶级性,习惯法和制定法、实体法与程序法、物质利益和所有权、私人利益和普遍理性、公民和国家、平等和自由等因素都纳入了他为穷人伸张正义和权利的理性思考和理论斗争之中。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研究,对劳动异化及其与私有财产辩证关系的深入考察,使他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正义性的辩证历史思考成了手稿的灵魂,打开了马克思从劳动实践的发展史中寻找理解全部社会发展规律的锁钥、破解极其复杂的正义难题的崭新思想通道。总之,青年马克思在思考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思想成长历程中与正义问题的遭遇,经历了从关注个人完善的德性正义、主体自由之于社会正义的意义,到关注利益、法律和理性国家与正义的关系,再到对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正义性的辩证历史批判的思想嬗变。青年马克思没有抽象地讨论正义的内涵、类型、原则、理念等问题,而是在对青年的职业选择、人的自我意识和自由、林木盗窃法的合法性、资本主义劳动制度及其对人的发展的影响等具体问题的论述中,批判性地考察问题涉及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共产主义理论的主要文献和思想观点,不断检视和发展自身的正义感和正义观,并用于对具体问题的分析阐述。青年马克思在清算并转变理论信仰的过程中逐步走向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新世界观和方法论,聚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规律及其发展趋向,关注劳动生产的社会组织方式和劳动正义及其实现,关注劳动正义的历史性、阶级性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化和具体性。青年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嬗变历程和基本观点,为思考和解决现代社会发展中极其复杂的正义问题提供了独特视角和思想资源。

与会老师和同学围绕本次学术沙龙的主题,热烈讨论了青年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及序言中的权利正义观、马克思的历史的正义观、马克思的正义思想与康德相关思想的联系、马克思在1844年手稿中是如何从经济事实出发而落脚于价值哲学的、马克思的正义思想与西方思想文化传统中正义思想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中正义观念的理论表达及其与马克思主义正义思想相融通的可能性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