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北政法大学文化与价值哲学研究院网站!

  1. 首页
  2. 学术交流
  3.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学术交流

李德顺老师为文化与价值哲学研究院师生做文化与价值学术报告

  • 来源:文化与价值哲学研究院
  • 发布者:文化与价值哲学研究院
  • 浏览量:

    2016年4月26日上午,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人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学报主编李德顺老师应我校刘进田老师邀请来参加西北政法大学文化与价值哲学研究院成立大会,在大会上李老师为我院师生做了题为《文化与价值》的精彩学术报告,文化与价值哲学研究院主办了此次活动。

    李老师在会上首先提出我们人类社会的思维和生活方式现在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是什么呢,就是以自然科学为代表的他们的哲学思维。李老师用简单易懂的量子力学,在不同设备的观察下有时候是粒子,有时候是波,用这个浅显的道理来说明我们人类的实践就是相互作用相互适应这样的一个动态过程走过来的,哲学的注意力已经从追踪客体转到反思主体的转变。

    其次李老师对菲利帕•福特的“电车难题”以及 “普适价值”论做了自己独特解读,李老师认为以上两个难题都是一种寻求独断的思维范式,而这种思维方式从理论、实践、科学的所有的方面看都已经走到终点,我们现在需要一种思维方式根本的变革,现在的思维应走向以关系思维、实践思维、主体思维、历史思维,这四个特点的思维。

    再次老师从我们中国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诉我们应用实践的思维来理解当下世界各国冲突的原因就是文化语言的多元性,更进一步讲到文化的第一载体就是语言,承认语言多元性的存在,能帮助我们更好理解价值理解文化。

    最后李老师讲到价值观只能是和价值主体在自己的生存发展需要以及以此为根基的才是真实的,在生活经验当中能够得以验证的东西才是人们牢固信任的,脱离价值主体的价值观念灌输可能一时会影响到我们的判断,但是最后不能被实践证明人们会放弃这样的价值观,李老师借用西方《十日谈》里的小故事和中国的《小马过河》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这个道理。

 

上一篇:文化与价值哲学研究院召开2016年度重点项目研讨会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