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北政法大学文化与价值哲学研究院网站!

  1. 首页
  2. 学术交流
  3.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学术交流

西北政法大学成功召开“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2017)学术研讨会

  • 来源:文化与价值哲学研究院
  • 发布者:文化与价值哲学研究院
  • 浏览量:

    3月25日至26日,“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学术研讨会在古都西安成功召开。本次会议是由西北政法大学主办,校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院、文化与价值哲学研究院联合承办。来自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社、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长安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及我校马克思主义相关专业师生80余人出席了会议。

    本次研讨会由全国价值哲学学会理事、西北政法大学文化与价值哲学研究院副院长方立峰主持。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研讨会主题,就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华传统价值源;如何在一种规范秩序中建立起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用诠释学的方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文本;怎样保证人类合作压倒冲突,应回到马克思的社会立场;以德法并治、义利相兼、宽容守信、求同存异从人类命运共同体去思考共同价值等重要问题进行大会研讨发言,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

    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漆思出席大会并致辞,他代表学校领导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论题是当前很重要、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他向出席会议的全体人员介绍了本校的历史,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大会主题积极交流研讨和指导,为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研究实践进言献策,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会上,漆思副校长为复旦大学哲学院邓安庆教授颁发聘书,聘请他为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邓院长在接受聘请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与主旨发言。

    中国价值哲学学会常务理事、西北政法大学终身教授赵馥洁先生到会发表致辞。他指出,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至今,习近平主席多次阐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含义,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中国传统智慧根基上发展起来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不断从中国传统资源吸取营养,二者关系是多方面的,可以从四个纬度来探讨,其中“天下一家”的道德境界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起点、“同天下志”的共同价值观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价值核心、“天下公欲”原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基础、“和谐万邦”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理想目标。

    全国价值哲学学会副会长、陕西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理事长、西北政法大学文化与价值哲学研究院院长刘进田教授、复旦大学邓安庆教授分别主持学术会第一、第二阶段发言。刘院长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学者们都非常关心,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贡献达到30%,且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已写入联合国决议。命运这个概念如何与共同体联系在一起,后全球化时代有很大学术讨论的空间。因此,当前举办“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学术研讨会意义重大。

复旦大学邓安庆教授从伦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出发,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秩序不应以特殊性原则为基础,因为特殊性原则是没有尺度的,会将恶扩展到无限,如何在一种规范秩序中建立起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面临的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哲学和其他实践科学面临的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潘德荣教授从诠释学的任务与诠释的对象谈起,注重于文本或作者原意的方法论研究,要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文本,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论纲》第11条“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徳译Die Philosophen haben die Welt nur verschieden interpretirt; es kommt aber darauf an, sie zuverändern.)”这句话中马克思所提到的interpreted(诠释)加入了诠释者的主观性,需要构建诠释者自己的理念;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龙教授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是价值观和人的思维方式的转变。由于当今世界已从单主体向多互主体转变,论述了互主体关系建构的三大思想源头,对于互主体理解的西方哲学家霍布斯境界、中哲扬弃境界、孔子境界、墨子境界等四种境界,以及要以德法并治、义利相兼、宽容守信、求同存异等四个支点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洪波教授提出,要从人类命运共同体去思考共同价值的问题。共同价值是以特殊共同体价值存在为前提,在相互独立的特殊利益基础上找到共同价值,在地球村之上强调和平发展,这才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核心所在。由于普世价值否定特殊价值,所以共同价值也不等于普世价值;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院长袁祖社教授认为,共同体从启蒙以来就消失了,人类基本建制是民族、社会与国家。全球化与反全球化、新全球化与后全球化,川普的反全球化是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最真实的语境。西方国家旧全球化已经完成,世界找不到主心骨,基础性价值判断都崩溃了,要警惕新帝国主义的挑战,面对挑战,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历史性与前瞻性的共识是公共人类命运共同性。人类是否作为整体性的群而存在,保证合作压倒冲突?应回到马克思的社会立场,将历史学、社会学、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强力综合。

    会上,华东师范大学钟锦教授以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不能共同为题提供了实践哲学诸多的思考维度;上海社会科学院陆晓禾教授围绕马克思认为共同体是历史的前提、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一般共同体的区别、中国传统智慧能不能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基础等内容,探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根基;社会科学战线的马妮编辑就人类命运共同体承认一种差异性、传统文化在共同体话题下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的文本化与时代关系等问题;长安大学李刚教授从共同权利、共同利益、共同发展、全球治理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实质等问题进行了主旨发言。

    陕西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理事长、西北政法大学文化与价值哲学研究院院长刘进田教授对学术研讨进行总结,他指出“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学术研讨会有着重要的学术实践意义,会议以扎实的会风,讨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背景、马克思文献根据、价值秩序、马克思的真正共同体理论,中华文化传统价值资源,是一次内容丰富、观点新颖,层次高,质量优、收获多、思考深、启发多的研讨会。将推动这一研究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不断向纵深发展,也将助推我校该领域各项工作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院石建峰书记,学院临时负责人马京平副院长、鲁洋副院长出席了本次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