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0日星期一上午9:00至12:00东北师范大学胡海波教授来我院做题为“哲学的思旅与憧憬”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我院刘进田教授主持,我院研究人员赵精兵博士、王轩博士,马克思主义学院高海燕博士,反恐安全专业博士生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生参与了此次讲座。
胡海波教授做讲座
胡教授首先从自身的亲身经历,回顾了我国改革开放40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他指出,四十年来马克思主义主要经历了三个转变:一是从知识论到认识论的转变;二是从认识论到价值论的转变;三是从价值论到生存论的转变。胡老师认为其中的核心问题是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这也是其老师高青海教授的观点。马克思是用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超越了本体论观点的思维方式。此后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产生了实践哲学、论坛哲学、讲坛哲学。其中实践哲学发展最快。最后,胡教授谈到了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如何在思想和理论上,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实质与中国实际情形来中国化,这是一个有创造性的过程。关键是中华民族的当下发展需要什么样的哲学理论和我们能为世界创造和贡献什么新智慧。面向未来的哲学精神是人性的自觉,创造属于自己的哲学。
在点评中,刘教授认为胡教授的讲座回顾四十年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详细而深入,从哲学家实际的认识过程展示哲学。认为三阶段说认识论是不可以质疑的,而价值论则是可以质疑的,因为价值就是人本身,是人的自由。
在讨论环节,高海燕老师提了哲学自觉的问题,中国哲学的个性问题,王轩老师谈了人的安全问题。刘进田老师认为哲学与人是内在相关的,物化和神化人都是人的根本危险,这样安全就有了哲学的根据。总而言之此次讲座深入浅出,观点新颖,讨论热烈,大家都觉得收获很大。
刘进田院长主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