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8日下午,由文化与价值哲学研究院主办的第九期葆德雅学术沙龙“张子宜与西安市孤儿教养院”在研究院会议室成功举办。文化与价值哲学研究院院长刘进田教授主持了本次学术沙龙活动,文姚丽博士做了主题发言。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京平教授、杨俊英博士及研究生、我院赵精兵博士、王轩博士参加了本次学术活动。
文姚丽老师从孤儿院的筹备与成立与经营、组织体系、孤儿状况、经费来源于收支、孤儿教育以及农业、工业与牲畜等方面全方面的介绍了西安市孤儿教养院。首先梳理了民国时期著名的慈善家张子宜先生创办孤儿教养院的动机及筹备与成立的过程。张子宜先生早年投身革命,并深受基督教博爱思想的影响,因反对袁世凯驱逐陆建章不幸被捕入狱。张子宜入狱并能幸免释放,对他一生产生了深刻影响,成为他后来举办慈善事业的动力和转折点,遂于1922年9月9日成立“西安孤儿教养院”。其次,采用了史学的研究方法按照历史的“时空”原则梳理了孤儿教养院在经历西安围城之困与民国三年大灾荒时张子宜先生想尽一切办法向社会各界募捐惨淡经营孤儿院的艰难历程,在历经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之时,在于右任先生以及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孤儿院在太乙宫自行购买土地新建院址。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孤儿院的建筑和设备满足了孤儿的教学、生产、生活、体育、农业以及办公等基本需要。第三,孤儿院的组织体系。孤儿院设有董事部,董事十二人,董事长一人,由董事部选举产生;院长一人,由董事部选任,管理一切院务;院内分事务、教务、训育、工农等四组,每组设主任一人,由院长聘任。孤儿院颁布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西安私立子宜育幼院章程》、《本院办事细则》。此外,孤儿院的具体管理规则多达数十项,如民生市场管理规则、教室规则、体育规则、儿童膳食规则、纺线工场规则、栽绒工场规则等。第四,孤儿院孤儿的状况。25年来,孤儿院共抚养孤儿4401名,其中主要集中在陕西、河南、河北三省。孤儿健康状况良好,死亡人数仅占孤儿总人数的1%。孤儿就业方面,升学人数462名,如升入音乐、水利、高级中学、师范学校等;就业3633名,其中从事农业和工商业者最多。孤儿的齐务、卫生以及生活状况等管理井井有条,孤儿院的医药卫生不仅负责本院的教职员工及孤儿,还对于附近的居民及基督教教友都尽量施诊施药,以求做到为社会医药服务。第五,孤儿院的经费来源与收支。孤儿院属于社会事业,主要由少数慈善家组成,既没有固定资产,又没有常年经费。负责孤儿院办理的人员又是董事会的极少数,主要依靠社会各界热心慈幼人士捐助得以维持,1946年之后孤儿院的经费来源主要依靠民生市场的摊位费,新建院址后孤儿院的经费来源主要是房屋和地皮租金。第六,孤儿院的教育。孤儿院的办院宗旨:“收养孤苦儿童,施以相当教育,使成人后有自立能力。”孤儿院遵照部章学制,按照孤儿入院的先后顺序及年龄大小编级授课,编为幼稚,初小,高小三部。孤儿所授科目,均采用新时代教科书以便于适应社会需要。教育的内容主要有训育、智育、体育、课外操作、游艺等。第七,孤儿院的工艺、农业及牲畜。孤儿院为孤儿教授各种工艺不仅为日后谋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成立十二年之际(1934年),已经开设了栽绒工、皮鞋工、织布工、缝纫工、布鞋工、卫生材料工、花边工、刺绣工、织蔑工、编衣工及细带工等以供孤儿孤女学习工艺,以便出院后有谋生的技艺。1934年前后,是孤儿院开设孤儿技艺学习最为全面的时期。此外,孤儿院种植农业、蔬菜及各种树木,饲养猪、鸡、羊等家禽。
最后,文姚丽老师指出张子宜的慈善教育观的特点,第一,重视宗教,以宗教作为改造世道人心的工具;第二,重人道、轻名利、尽义务,以此作为办理社会慈善的精神和原则;第三重视教育,以教育作为慈善事业的主要面向。张子宜先生认为儿童是教育当中的根本,并将儿童教育提高到卫国存种的高度。
与会老师围绕本次学术沙龙的主题,热烈讨论张子宜创办孤儿院的历史环境和现实背景、民国时期的慈善教育、宗教文化对慈善的影响,慈善与文化的关系、慈善法以及现代慈善组织与慈善事业的发展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