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北政法大学文化与价值哲学研究院网站!

  1. 首页
  2. 研究院工作
  3.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研究院工作

赵精兵博士做《中庸与道统的建立》报告

  • 来源:文化与价值哲学研究院
  • 发布者:文化与价值哲学研究院
  • 浏览量:

    2018年12月20日19时到21时30分我院科研人员赵精兵博士在会议室做“中庸与道统的建立”学术报告,我院研究人员王轩主持,院长刘进田教授,反恐与文化安全博士生李文娟、胡晓军,马院部分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赵精兵博士首先介绍了中庸在《五经》转向《四书》及道统的建立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接着介绍了时中、中国、中、忠恕、中行、过犹不及等对于中庸的理解。在第一部分赵博士介绍了中庸的作者子思及其著作《礼记》《中庸》、《表记》、《坊记》、《缁衣》四篇,并提到了郭店楚简中《鲁穆公问于子思》、《缁衣》、《五行》、《成之闻之》《尊德义》《性自命出》《六德》等六篇,作为《子思子》的观点。在第二部分赵博士提到胡瑗、范仲淹、司马光、周敦颐对于中庸的重视,张载、吕大临、程颐、杨时、朱熹对于中庸的解读与传承,欧阳修、苏轼、叶适、王柏对于中庸的质疑,以及僧人智圆、契嵩对中庸融摄,展示了宋代思想史上对中庸的态度。第三部分,赵博士介绍了学界对于中庸结构的看法,古人分为36章、33章、上下两篇、中庸+天命两篇的看法。1-19章论中庸和君子之道,20章论为政,21-33章论诚。赵博士提供了《礼记正义》、张载、吕大临和朱熹对于中庸章句划分的对照表,直观地展示了古人对于中庸章节的认识。在中庸与道统的建立部分,赵博士主要解释了张载、吕大临和朱熹对于中庸的解读,张载认为,“由太虚有天之名,由气化有道之名,合虚与气有性之名,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自诚明由穷理而尽性者也,自明诚由尽性而穷理者也。”“诚明所知乃天德良知。”“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以及“德不胜气,性命于气,德胜其气,性命于德。穷理尽性则性天德命天理”的思想。吕大临认为,性与天道一也,天道降而在人谓之性。天命之谓性,即所谓中,修道之谓教,即所谓庸。中者,道之所由出,庸者由道而后立。仁义本出于人之诚心,良心所发莫非道也,寂然不动虚明纯一,尽其心则知其性,知其性则知生矣。天之诚,行健而已,人之诚,自强不息而已,久则为贤人,不息则为圣人。朱熹通过尧曰“允执阙中”,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阙中”建立了从尧舜禹汤一直到孔颜曾子子思孟子的道统,并以周张二程接续道统,朱熹认为道统即所谓执中和人心道心之分。最后,赵博士介绍了他对人心道心之分的看法,并将它与心统性情,已发未发讨论结合起来,认为这恰好是中庸和诚所着力沟通的东西。中庸之致中和即好德如好色之大乐的状态。

 刘进田教授在评论时说,赵精兵博士的讲座思想史上不同思想家对中庸的解读,勾勒了道统的大致线索,回应了当前学术界对于何为中国,如何认识中华民族自身的问题。实际上中华民族的精神就是中庸,改革开放就是中庸,改革是在左和右的思想中寻求一个平衡。上一次讲的格物有一个意思是把物推开,既不是占有物也不是消灭物,而是把物推开。这样就有了知,真善美的认识,这是致知。在提问环节,有学生提问了道统的内容,诚者与诚之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王阳明算不算在道统之内的问题,赵博士一一作了解答。随后讲座圆满结束。